实验动物的使用必须遵循“3R”原则,即尽可能使用其它的替代实验手段(Replacement),使用实验动物的数量尽可能地保持最小(Reduction),尽可能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开展研究工作(Refinement)。除了这“3R”原则外,研究人员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动物免受不必要的不适和疼痛。研究人员有义务密切关注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,保证实验动物舒适的生活环境,并对实验动物进行及时的护理和治疗。这是所有研究人员必须遵循的第四个“R”原则,即责任(Responsibility)。同时,精心护理的实验动物将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,包括:更加准确地掌握实验动物的表型,更加明确、准确的实验指标,减小实验误差,及时发现预期之外的表型,并可以使用更少的实验动物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,节省科研经费。
脱毛:小鼠在理毛过程中经常会导致脱毛现象,这通常是无害的。但打斗、皮肤疾病等引起的脱毛应予以重视,并给予及时、有效的护理。
打斗:同笼饲养的雄性小鼠有时会发生打斗现象。打斗导致的伤口通常发生在尾根、背部、阴茎、肛门,或足部、肩部。在笼具中放置玩具等可吸引小鼠的注意力,避免打斗现象。打斗现象严重时,应对受伤小鼠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,并将攻击性强的小鼠(通常没有伤口)移出。一些品系的小鼠,如FVB、BALB/c、SJL攻击性较强。
牙齿咬合不正:当小鼠体重增长明显慢于其它同窝出生的小鼠时,应检查该小鼠的门牙是否咬合不正。对此类小鼠,可用消毒后的剪刀对其门牙定期进行修剪。
肿瘤/肿块:肿瘤或肿块可在小鼠身体的任何部分发生。应定期观察小鼠的体态是否平滑、对称。自发性的或外源接种的肿瘤或肿块,其尺寸超过小鼠身体的10%(~1cm直径),或出现溃烂时,将影响小鼠的饮食、行动等行为,并影响小鼠的身体状况。在此类情况下,建议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。
皮肤溃烂:小鼠皮肤溃烂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,包括打斗、抓挠耳标、寄生虫等。当小鼠的皮肤溃烂持续难愈,或皮肤溃烂超过体表面积的10-20%时,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。
直肠(肛门)脱落:在一些品系的小鼠中常见直肠(肛门)脱落,其原因不明。通常对此类小鼠应定期(每月)观察。当直肠(肛门)脱落部分过大、出现坏死或小鼠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时,应及时对其实施安乐死。
尿道/阴道分泌物:病原体感染或泌尿系统/生殖系统肿瘤可能会导致白色或带血不正常尿道/阴道分泌物,应提请兽医关注,并予以相关治疗。
行动异常:小鼠的运动性共济失调、转圈或无力通常是严重疾病的前兆或表征。应密切观察小鼠饮食、饮水及体重的变化。
异常活跃:小鼠行为的异常活跃由多种可能的因素引起,应密切观察。小鼠行为的异常活跃有时可能暗示神经系统的异常。
行动迟缓:如小鼠表现出行动迟缓、昏迷、弓背等症状,通常提示小鼠存在较大健康问题,应及时对其实施相应护理或实施安乐死。
颤抖:频繁、严重的颤抖通常是疾病的前兆。应密切观察小鼠饮食、饮水及体重的变化。